在深耕中寻道——新教师读书系列分享(三)
在深耕中寻道
英语学科 陈新晖
“道”,这一字之中深意难以道尽,教师之道更是有深厚的内涵与外延。书中二十位名师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叙述为其他教师点亮了指路明灯。他们虽然学科、学段不同,但是皆有的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潜心修炼的理念与一切为了学生的追求。每一位教师的心得都有其核心主题,无论汲取哪一位老师的分享,都令人受益无穷。但是,关键难点就在于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和进化,以突破新教师本身存在的桎梏,从而达到师生互育的喜人目标。因此,我在拜读名师们感悟的同时,结合了本人英语学科的教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一、扎根
作为一名英语学科新教师,虽已学习英语十几余载,研究生阶段对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也有进一步深造。但是,真正工作中需要我独当一面,安排大大小小各种教学和班级事务,不同于实习时导师为我遮风挡雨、指点迷津。因此,身份的转变让我在这一年多的实际教学中遇到一些猝不及防和无所适从。我迷茫过、焦虑过,但是这些情绪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回首反思,究其根本原因莫过于自身实力无法匹配我对于自己和学生的期待。所以,解决方法则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来提升自己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各位名师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他们之中无一不是拥有死磕到底的钻研精神,对教材、对磨课还是对学生皆是如此。但是,他们好像并不迷茫和焦虑,我看到书中名师们每一张与学生的合影都笑容满面、精力充盈。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进一步阅读和思考,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源于热爱,热爱学生并热爱教育事业。二是有拥有追求,追求超越自己、追求教学出新。三是善于归因,归因于实际的不足而非内耗。想至此处,我又开始反问自己,“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在这一年中我有坚持吗?答案是有。然而,对于知识的学习好像和学生时代又不太一样,现在的我更侧重于对习题和考点的分析,但是对于教学本身的理论知识却发育乏于结合实际,更难以实现突破。作为一名教师,身份是多方面的,既是批改百份作业时要心里有数的评阅者,又是课堂面对几十号学生时要了然于胸的引导者,又是课后要进行设计和反思的研究者。怎样权衡工作赋予我的多重身份,又要怎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不断突破和成长呢?
二、破土
要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读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专注于自己显然是不够的。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育人才是作为教师的首要目标。作为新教师,刚刚从学生的身份转换为老师,共情学生的能力有余但是管控能力却不足,爱之适足以害之,作为老师要尤谙此理。如何有度地处理各种学生和教学问题?我认为根源在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要想达成育人目标,先要打开学生的心理之窗,让他愿意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抗拒。因此,我在一年多的实践中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不断从多方面完善我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我常换位思考,遇事会先询问学生原因,争取“怀柔”而非“强制”。但是,由于接触学生经验不足,另外新时代学生也具有其独特个性,实际过程中还是会有摩擦和冲突。这对彼此都是磨练,是师与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课”。或许“冲突”才是破局的先导,“矛盾”才能引人深思,从而思考解决方法、分析正反两面。
三、吐纳
扎根于二中这片土壤,在与学生共育中破土,我作为教师要获得成长还需要不断汲取养分,才能对教学工作有的放矢。首先,名师们都提到了抓住机遇,这里机遇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因势利导,如把握每一次教研、听公开课与上公开课的机会。另外,要不断地吸纳,如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科其他老师经验,并根据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与目标进行内化。作为新教师,每一堂课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新的学段、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这些都是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因此,我要努力汲取,不断琢磨,吐旧纳新,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此外,“吐纳”也在于自身上完每堂课之后的反思,反思教学内容、学情、亮点、课堂管理等,取精华而弃糟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其不能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作为教师更是要扎根于实践,从一开始刻意的、有目的地驾驭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内化为深层的、无意识的、融入生命的自然行为。这些名师的经历对我来说更多地是一种激励、一种启示和一种唤醒,我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刷新自己的人生标杆,拥抱生命更多的可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